本报讯 (记者高新军)1月13日,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作了题为《贯彻主题,落实主线,全面推进“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报告。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李大宁、马建中,局党组成员王志勇出席。
王国强指出,“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在许多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科学判断、把握形势和发展趋势,制定好“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科学合理,中医医疗服务和应急体系更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明显改善,结构更趋合理;继承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传承研究成效显著;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中医药文化业态更丰富,文化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中医药立法,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显著,在国际传统医药领域优势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工作,以推动和实现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在深化医改中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把加快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完善和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作为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法制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协调,争取支持,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王国强指出,“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主要有9项任务。
一是加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县中医医院达标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完善服务规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二是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完善中医药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应急网络,建设一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推进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基本形成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网络。加强重点专科(病)和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协作网络。促进中西医结合。
三是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建设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及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系统整理中医古籍文献。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科研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
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实行毕业后教育,强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继续教育网络。加强临床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培训。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五是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监测制度。加强中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
六是加快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和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族医科建设。发展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加强民族医药挖掘继承工作,扶持民族药开发与使用。
七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建立中医药知识及文化传播网络,建设一批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八是加强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推进中医药法规体系建设。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建立一批标准化研究中心、实施推广基地,完善标准化工作支撑体系。完善中医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中医药信息与医药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九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巩固和拓展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间的合作,发展民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促进服务和产品贸易。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进程。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发挥其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的独特作用。
全国各省(区、市)主管中医药工作的卫生厅(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及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共24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大会报告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及“十二五”规划(草案)。北京、吉林等9个省市在会上做了书面经验交流。